秋海棠的诗词

秋海棠的诗词

有关秋海棠的诗句展开全部《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 苏轼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
海棠》宋代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关于秋海棠的古诗词1: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帮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
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 。
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 。
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
2: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 。
”形容海棠艳美高雅 。
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
”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
3: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 。
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
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 。
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海棠》作者: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这是一首咏海棠的诗 。
诗的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 。
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 。
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
4: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海棠春睡\'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有诗云∶《题海棠美人》作者:唐寅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
5:宋代《春暮游小园》作者:王淇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作者:苏轼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
...
求写海棠的诗词,越多越好展开全部这是大观园众姊妺结成“海棠诗社”后首次吟咏 。
李纨被大家推为社长,负责评诗,迎春限韵,惜春监场 。
诗成后,大家认为黛玉的最好,李纨却评宝钗为第一,探春表示赞同,宝玉则为黛玉不平 。
第二天史湘云到来,又和了两首,众人看了称赞不已 。
其一(贾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鼻易销魂 。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
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
[注释]1.寒草——秋草 。
2.苔翠——青翠的苔色 。
3.“玉是”二句——以玉和冰雪喻白色的花 。
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又韵》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
”同时,这又是以花拟人,把它比作仙女,因为《庄子.逍遥游》曾说美丽的神人“肌肤若冰雪” 。
销魂,使人迷恋陶醉 。
4.倩影——美好的身姿 。
月有痕——月有影 。
这里的“痕”不是泪痕 。
李商隐《杏花》诗:“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 。
”全句说:深夜的月亮照出了白海棠美丽的身影 。
5.“莫道” 二句——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
缟(音搞),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 。
这里指白衣 。
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鼻” 来 。
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化为飞鸟,可以上天 。
末句用唐代刘兼《海棠花》诗意:“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
”其二(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
[注释]1.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
2.“胭脂”二句——诗的一种修辞句法,意即秋阶旁有洗去胭脂的倩影,露砌边招来冰雪的精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