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在古诗词中运用( 三 )


如: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
(《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
(同上) 第12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 。
第13句中的“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才能与品德,不必拘泥于哪年学了什么 。
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
二、列锦 。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
运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1、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2、简介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
3、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
运用互文修辞的古诗展开全部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木兰诗》)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木兰诗》)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木兰诗》)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
(一)、短语互文 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 。
例如:1、去国怀乡 。
(范仲淹《岳阳楼记》)2、泉香而酒冽 。
(欧阳修《醉翁亭记》)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
(二)、单句互文 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 。
所谓单句互文者,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是也 。
例如:3、烟笼寒水月笼沙 。
(杜牧《泊秦淮》)4、秦时明月汉时关 。
(王昌龄《出塞》)例3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 。
例4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
(三)、偶句互文 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 。
例如: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柳宗元《捕蛇者说》)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毛泽东《沁园春?雪》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杜甫《客至》)例5这两句互文,不能说成“在东西呼叫,在南北骚扰” 。
应作: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叫来理解 。
这里的“叫嚣”和“隳突”,“东西”和“南北”是互相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
例6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的浓缩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