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送别柳的古诗词

含送别柳的古诗词

带有柳字的古诗词展开全部客舍青青柳色新 。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此夜曲中闻折柳 。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两个黄鹂鸣翠柳 。
——唐 杜甫 《绝句》太液芙蓉未央柳 。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 。
——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柳眼春相续 。
——唐 李煜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江上柳如烟 。
——唐 温庭筠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柳吐金丝莺语早 。
——唐 韦庄 《清平乐·野花芳草》牛衣古柳卖黄瓜 。
——宋 苏轼 《浣溪沙》烟迷柳岸旧池塘 。
——宋 晏几道 《临江仙·浅浅馀寒春半》轻盈春柳能眠 。
——宋 晏几道 《临江仙·旖旎仙花解语》风凋碧柳愁眉淡 。
——宋 晏几道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满城春色宫墙柳 。
——宋 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何人柳外横斜笛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枝上柳绵吹又少 。
——宋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章台折尽青青柳 。
——宋 苏轼 《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丹砂浓点柳枝唇 。
——宋 苏轼 《浣溪沙》柳含烟翠拖轻缕 。
——宋 苏轼 《点绛唇·红杏飘香》柳塘新绿却温柔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金陵种柳欢娱地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樽俎风流有几人》...
关于杨柳送别的诗句展开全部1. 王之涣 【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2. 裴说 【柳】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
3. 柳氏 【答韩翃】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
4. 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 。
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 。
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
5. 戴叔伦 【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
6. 刘禹锡 【别苏州二首】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
7. 戎昱 【征人归乡】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
8. 杨巨源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
9. 刘禹锡 【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
10. 张籍 【忆远】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
...
写有杨柳的送别古诗词展开全部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
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
”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 。
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 。
”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