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影子的诗词

古人写影子的诗词

描写“影子”的诗词展开全部 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 2. 风影轻飞 。
花发瑶林春未知 。
——采桑子(双调) 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 。
描写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的独斟独酌,及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
2. 《采桑子》 ——【宋】张先 水云薄薄天同色,竟日清辉 。
风影轻飞 。
花发瑶林春未知 。
剡溪不辨沙头路,粉水平堤 。
姑射人归 。
记得歌声与舞时 。
...
描写月亮影子的诗句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 。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求有“影”字的古代经典伤感诗词歌赋天净沙 秋 年代:【元】 作者:【白朴】 体裁:【散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注释:这首曲写秋景 。
秋天是萧索的,作者先用了孤村、落日等六个描写景物的词,表达出来 。
跟着,用“飞鸿”句,把静寂的景物和活动的飞鸿联系起来,静中有动 。
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使人更觉得可爱 。
九曲棹歌 年代:【宋】 作者:【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
注释:一曲的溪北有高峰耸立,那便是入九曲所见的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 。
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也就是“幔亭招宴”的所在地 。
传说宴会的当天,虹桥架空,群仙驾临,祥云缭绕,仙乐悠扬,轻歌曼舞,飞觞劝饮 。
乡人顶礼膜拜之余,亦皆开怀畅饮 。
宴罢乡人归,风雨骤至,虹桥飞断,神迹杳然 。
这一神话传说,充满奇诡神秘色彩 。
民间传说自从虹桥飞断之后神仙就不再光临此地了 。
唐朝李商隐为此咏道:“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
”朱熹所咏的“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也正是此意 。
一曲风景名胜颇多 。
曲畔的水光石上,有摩崖石刻群可供鉴赏 。
石刻杰作中除明明理学家李材的“修身为本”之外,还刻有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途经武夷时的题词:“大丈夫既南靖岛蛮,便当北平劲敌 。
黄冠布袍,再期游此” 。
浪淘沙 年代:【唐】 作者:【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
秋风庭院藓侵阶 。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
晚凉天净月华开 。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注释】:这是后主入宋后,思念故国,表达悲痛悔恨之情的作品. 上片写对现实的无奈.故国已成往事,惨痛的现实无可更改,只能使人悲痛,除此之外,又还能做什么?亡国后,无人看望陪伴,只能任凭珠帘闲挂,独自一人清冷孤单.因为整日没有人来,台阶上已经生了一层绿苔.此情此景,令人心中悲苦无法排遣. 下片写对往事的悔恨和对故国的思念.昔日辉煌的宫殿,已经被尘土掩盖,归于荒芜.旧时王气不再,也已被衰草湮没.秋日的夜空明净,月色清朗.想起故国南唐的宫殿,依旧在月色的笼罩之下.只是国既亡,江山易主,昔日曾经度过美好生活的故宫,徒留清影于秦淮河畔,自己却再也回不去了. 本词开篇言往事,言哀愁,突然而又凄婉悱恻之极.整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上片一个只字,一个任字,表达了后主心中的无奈和绝望.他盼望往事可以重来,但往事不再.期盼有人能来看望,可以诉说心中的凄苦,可是"终日谁来",只能一次次的失望.下片一个已字表达了国破家亡,覆水难收的悔恨.一个空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给全词奠定了一种绝望而又虚无的情感. 绿头鸭 咏月 年代:【宋】 作者:【晁元礼】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