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诗词( 三 )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 。
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
」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
」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
」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
」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
」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
」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
」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
」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
」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
」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 。
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
」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
」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
」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
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
」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
」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
关于秋的诗词或散文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