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打架罚款通知如何写?

吵架舍得脸,打架舍得命
即便在中国文坛上活跃的作家里,严歌苓也算得上高产 。继去年的《陆犯焉识》获得了中国小说协会长篇小说的首奖之后,她又推出了新作《补玉山居》 。她另一个 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编剧,与影坛数位知名导演合作过,从《少女小渔》、《天浴》,到《梅兰芳》、《金陵十三钗》,坐稳华语第一女编剧的宝座 。但她却想要回 归到她的起点,也是终点—一个严肃的纯文学作家 。
天生编剧难自弃
严歌苓全家都是作家,父亲萧马、前夫李克威、公公李准都是作家 。严歌苓一出生就对写作耳濡目染,成为作家似乎是必然的 。
父亲萧马不仅是作家,也是编剧,写过《淝水之战》、《青春似水》等电影 。严歌苓第一次改写的剧本就是父亲的小说《无词的歌》 。当时严歌苓已改写大半部分, 递给父亲过目 。萧马看完说:“我重写一遍 。”严歌苓拿着父亲改写的剧本一看,觉得惭愧不已,萧马说:“你看看,写剧本应该是这个感觉 。”
父亲让严歌苓明白了好剧本是什么样,但她却不想写剧本 。在严歌苓心中,小说才能激发创作欲望,剧本只是卖钱的东西 。但她的小说还未出版,即有影视公司来买版权 。
从张艾嘉拍摄的《少女小渔》,到陈冲的《天浴》,后至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这些由严歌苓亲手改编于自己小说的电影无论电影好坏,都让严歌苓在海峡两岸 以及美国受到极大的关注,这种由影视所带来的人气让诸多作家羡慕不已 。但严歌苓不愿意做编剧 。曾有采访人员问,你觉得自己作编剧怎么样?她硬生生地回一句—不 怎么样 。
严歌苓将自己定位于严肃文学作家,认为自己最擅长小说语言,而非电影语言 。“要写电影,首先要懂戏剧 。有时候把戏突出了,就通俗了,不够严肃了 。跟我的原则是相悖的 。我喜欢电影,但从来不看电视 。文字之外的东西,可以通过电影语言表达 。但是这些东西在电视里,全部没有了 。电视剧一集集要让人上瘾,必须煽情 。煽情是我最讨厌的东西 。”
但在严歌苓的小说中,随意拎出一段对话,都可以直接放上银幕成为台词 。这是严歌苓小说的特点之一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编剧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压缩, 情节删减,但鲜少改动对白 。小说中,妓女以南京方言嬉笑怒骂,将脏话、性事糅进笑话里,这些泼辣的对话直接成了电影中的台词 。
严歌苓在小说中让人物所说的对话,接着一股鲜活的地气 。《第九个寡妇》里有河南方言,《小姨多鹤》里有东北方言,在以南京话为主调的《金陵十三钗》中,妓女辛辣的荤话配以糯软的语调,将秦淮妓女的粗俗且鲜活的形象复苏在纸上,而后又被张艺谋搬上银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