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格式怎么样?( 二 )


(二)企业应当建立全员负责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单位、部门、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和其他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范围,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
(三)企业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
(四)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
(五)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 。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
(六)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
的管理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
(七)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企业(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
(八)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
(九)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企业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企业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应当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
三、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保障
(一)领导层:由企业一把手担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总负责人,通过安委会、领导办公会、安全例会、安全专题会等形式,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到其日常工作的范围中,亲自定期组织和参与检查,及时准确把握情况,发出明确的指令;企业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要在其职责中明确有关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将有关情况上传下达,做好主要负责人的帮手 。其他有关领导也要在各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