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诗词

一去二三里诗词

古诗一去二三里展开全部 古诗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一去二三里》是宋代诗人邵康节所作 。
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 。
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 。
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 。

【一去二三里诗词】

《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 。
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 。
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
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 。
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
...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展开全部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 。
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释义: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 。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
...
古诗《一去二三里》诗意展开全部 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作者:邵康节 (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 。
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 。
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 。
《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 。
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 。
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
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 。
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 。
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 。
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 。
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 。
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 。
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 。
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 。
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 。
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 。
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 。
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 。
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 。
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了 。
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花园 。
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 。
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 。
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 。
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 。
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 。
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