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诗词

忆母亲诗词

忆母亲的古诗词展开全部 《忆母》 年代: 宋 作者: 陈藻 萧小八娘弃我去,我生方始十三年 。
如今七十零单五,生死途分竟杳然 。
《忆母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云岫 胞衣瓶葬海南边,匝地鲸波到眼前 。
有例可攀心未稳,蒲鞋卖不直多钱 。
《忆母》 年代: 明 作者: 邵宝 手线缝衣欲问寒,慈颜时向梦中看 。
世间尽道为官好,天下无如别母难 。
读罢家音添鬓白,书成国事剩心丹 。
青灯自照砖河夜,回首江南路渺漫 。
《子熙两和诗寄再用韵以答》 年代: 明 作者: 道原法师 梁甫吟余自荷锄,南阳非复旧门闾 。
春愁乱逐杨花起,秋兴频将柿叶书 。
水落楚江寻瘗鹤,草荒吴苑问蒸鱼 。
远游忆母还归省,安得云萍有定居 。
...
请给诗词解析,宋汪真的《忆父母》屺岵:《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后因以“屺岵”代指父母 。
羹墙:尧帝死后,舜很思念,坐在那里就似乎看到尧的影子在墙上,吃饭的时候就看到尧的影子在汤里 。
在此指思念程度深 。
【析】此诗是诗人追忆亡父母之作,首联便以“屺岵”点明思念父母的主旨,一个“泪”字奠定了全诗凄凉的基调 。
颔联融情于景,那本来无灵魂无感情的秋枫叶落、黄昏夜雨,被诗人赋予了人的灵性,仿佛他们也在和诗人一同缅怀、一同悲慨 。
颈联是虚写,庭院里仿佛还有父母拄着拐杖来回游走,平日里似乎也能常常看到父母的影子 。
这两句感情真挚,描写朴素,插入典故恰到好处,不留痕迹 。
尾联遥映首句,使得全诗浑然一体,“只自知”三字含无限意,那失去父母后悲痛交加、辗转无眠之夜,除了诗人自己,还有谁知道呢?全诗感情真挚,描写朴素自然,用典贴切,情景交融,字字句句里都透露出诗人对亡父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之令人潸然 。
想念母亲的诗句展开全部 怀念母亲诗词十首作者:袁戈相思娘眠古息山,子落岳阳田 。
千里两相望,无时不泪涟 。
怀念母亲棘人远在异乡客,诀别娘系已五期 。
淮岸濮山空缱绻,巴陵湘水共伤悲 。
西风回转相愁绝,血雨冰心同泪飞 。
今跪地门三叩首,连天春草也凄凄 。
清明节人在清明远故土,巴陵湘水共凄楚 。
天公有泪满瑶池,化作飘飘万里雨 。
西江月风送金幡银练,云乘仙鹤神騋 。
清明时节向天开,雨漫边庭湘岱 。
游子一心伤别,相思千里成灾 。
惟将飨酒岳阳台,北向娘亲叩拜 。
怀念母亲夜雨潇湘灯火昏,清明时节鹒(gēng)声闻,伤魂最是家千里,泪看高堂少一人 。
虞美人·端午节忆母去年端午全家悦,做妹家中客 。
玉盘锦食对瑶醇,午赏端阳夜赏月临门 。
而今又把菖蒲贴,少个人来也 。
独把离觞到黄昏,梦到南山深处见娘亲 。
浣溪沙·端午节南山祭母诀别娘亲一百天,几回梦里泪流干 。
今携粽子祭南山 。
一处新居三尺内,数莺低泣短阶前 。
端阳幽晦楚云盘 。
南山祭母连天秋雨骤,世路鸦声瘦 。
人在短松冈,寸心冰冷透 。
南山祭母秋雨连绵近月半,四城八镇水成泛 。
南来迁客行难通,北往骚人眉不展 。
我去南山飨酒来,竹鸣孤冢把娘喊 。
风鸦知意同相悲,恨满长天肠寸断 。
中秋节夜半人无眠,枕边看月圆 。
听风推锦户,闻露打琉檐 。
娘住南山上,我漂云水间 。
相亲惟梦里,鸡叫泪痕干 。
采纳
关于母亲的诗句古诗 。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燕诗示刘叟》选 白居易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
《十五》 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
《岁暮到家》 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
《思母》 舆恭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
《忆母》 倪瑞璿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母亲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在我迷失方向时,她会指引我走向光明 。
母亲像秋夜中的明月在我孤独、无助时,她会陪伴我,给我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