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抒情诗词王强模

历代抒情诗词王强模

中国古代抒情诗歌一、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
二、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
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
三、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 。
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
四、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题“独坐”,一“独”字为全诗的抒情和描写定下了基调,但首句却用一“众”字开头,然后从众到“尽”,第二句再转出“孤”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心头上无限孤单寂寞的思潮 。
最后鸟飞云散,以山比人,仿佛“山”也孤独,与作者同病相怜,共处寂寞之境 。
这样不仅把敬亭山写活了,也鲜明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真是自然天成,匠心“独”运 。
五、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旅途所见,创造出一个雄浑壮郁的意境;后四句是面对这壮阔宏伟的月夜江流图和目前自身的处境抒发感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凝聚着、浓缩着诗人心中的多少悲苦和不平 。
诗的情景交融得妙合无痕,突出了一个忧叹身世而又未肯忘记壮志的孤苦伶仃的诗人形象.六、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中间两联重在写景、叙事,首尾两联都间接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七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枫桥夜泊》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 。
...
写景抒情的古诗赠汪伦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注释】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
静夜思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注释】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
【注解】:1、举:抬 。
【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
【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早发白帝城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
【注释】【注解】: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
县 。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
【韵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
【评析】:??诗是写景的 。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