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诗词作业帮答

念奴娇诗词作业帮答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词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4)赤壁.乱石穿空(崩云),惊涛拍岸(裂岸),卷起千堆雪(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6)公瑾当年,小乔(7)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8).羽扇纶(guān)巾(9),谈笑间,樯橹(10)灰飞烟灭.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12).人生(间)(13)如梦,一尊(樽)还酹(lèi)(14)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生当作人杰中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是那些诗词...同意,因为《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问题及答案16:12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4)赤壁. 乱石穿空(5),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6).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7)公瑾当年,小乔(8)初嫁了,雄姿英发(9). 羽扇纶巾(10),谈笑间,(11)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12)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3). 人生如梦,一尊(14)还酹(15)江月. 【注释】 1.大江:长江.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6.雪:比喻浪花. 7.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8.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周瑜之妻. 9.英发:英俊勃发. 10. 羽扇纶(guān)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1.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12.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3.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 14.尊:通“樽”,酒杯. 15.酹(lèi):(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注:一樽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 古时只有一个读音.是 huán 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在咱家乡一带,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 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仍然读作“ huán”.事实上在古诗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樽“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从辵瞏声.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 . 评价答案 您已经评价过! 好:0 您已经评价过! 一般:5 您已经评价过! 不好:1 您已经评价过! 原创:0 您已经评价过!
...《青玉案•元夕》、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念奴娇诗词作业帮答】

一、人生的转折 1、早期的苏轼 《与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在嘉佑元年至六年间,苏轼历经应举、奔丧、赴任的颠簸,这些体验让苏轼产生了极深的感悟,并由此形成了他早期的人生观——乐观积极、热情奔放、充满抱负. 2、不幸的开始 《水调歌头》 秉承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期间的苏轼虽然屡遭贬谪,但他始终都以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他的政治目标他的心中依然充沛着满腔的雄心壮志,豪情似海,他以儒家的“入世”思想为基本思想,积极入世,但是随后的“乌台诗案”粉碎了他入世的心. 二、黄州的思索 1、初到黄州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谪居在黄州的苏轼是孤寂的,故经常以“幽人”自称,像词中的“孤鸿”一样,独来独往.冷夜孤鸿飞来飞去,却是有些孤芳自赏的冷落和凄凉.诗人自喻孤鸿,孤鸿惊恐而回头,满怀幽恨.孤鸿是高傲的,因此不愿随随便便捡根寒枝歇下自己的灵魂,但苏轼不是那种怨天尤人的人,他不脆弱,尽管生活艰苦,精神压抑,他依然能躬耕自种,并且怡然自得.在他被贬黄州之初就作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愉悦感叹.他不在乎黄州的艰苦环境,却赞叹这里的“鱼美”“笋香”.而且,苏轼在黄州东坡,以“东坡居士”自称,由此可见苏轼达观豪放的人生观. 2、思索人生 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在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词人作的一首《定风波》就很好的体现了词人反思后的人生观.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一种身处于世外的轻松之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人生道路不平,君子坦荡荡,自能履险如夷.就如他在《念奴娇?送钱穆父》中写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黄州也因有了苏轼而精彩,苏轼的人生因有了黄州而丰富. 三、凝聚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不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艺术的杰作,而且也是苏轼人生当中的伟大杰作,这首词也成为了苏轼的标签.苏轼,不畏磨难,不畏打击,永远是那么旷达、潇洒.什么叫震撼古今的伟大绝唱,就是这一首词写完之后,从古一直能唱到今天,唱到今天人的心里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样一首词:一千年前发出的一个声音到现在还能敲打着你我他的胸膛,震撼着你我他的心灵. 四、总结 苏轼的一生几经波折,但他的人生观一直是积极向上的,它不仅旷达豪放,而且行为举止间有透漏出他的清远与潇洒.在他的诗词中,不论是宴赏,还是登临之作,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对仕途沉浮的无限感触,对历史、人生、宇宙的歌咏.可以说苏轼的一生活的潇洒,活的乐观,活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