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的心态》读后感怎么写?

《练习的心态》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托马斯M 。斯特纳写的 , 它由王正林翻译 。这本书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 , 从我们走路、说话、打高尔夫球、弹琴等入手分析 , 教会我们如何培养耐心、专注、自律 。
从小到大 , 我们在不断尝试、不断学习新事物、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事实上 , 人生就是不断练习的漫长过程 。虽然练习对我们很重要 ,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 我们渐渐地失去了"练习的心态" 。我们更加关注目标和结果 , 练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折磨和煎熬 , 我们由此变得焦虑和不耐烦 。生活还是以前的生活 , 事情还是以前的事情 , 但是由于我们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 所以我们无法耐心的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我们越是无法耐心面对困难和挑战 , 我们就越焦虑和烦躁 , 这种焦虑和烦躁将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 从而进一步让我们变得更加没有耐心 , 最后让我们陷入无耐心和焦虑的恶性循环 。
适当的练习不是苦差事 , 而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 它可以帮助你发展出耐心、专注、自律的优秀品格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习惯用"目标为导向"的方法做事 , 但是这样往往会让我们急功近利 , 当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就急于达到目标 。如果没有实现目标 , 我们就会质疑自己的努力 , 在下一次的努力中 , 我们会自己给自己无形的压力 , 让自己在"练习"中的精力被"压力"和"焦虑"消耗 , 这对于我们通过"练习"达到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
我们需要向大自然学习 , 一颗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目标比喻为植株结果 , 自己练习的过程可以看做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过程 。"不是庐山真面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我们作为局外人观赏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的时候 , 感觉植株的每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值得期待的 , 我们不会因为种子的萌发而烦躁的说"这个种子怎么还没有结果" 。正是因为我们将种子的每个阶段都视为一个正常的过程 , 我们将"种子"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小目标 。每个阶段"种子"都有自己的"目标" , 我们不是以"结果"为目标 。由此可以得到启发: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目标视为一个"练习的过程" , 练习的过程中 , 每一步都是必要的 , 我们不能走一步就企图得到目标 。在我们练习的过程中 , 我们需要平静的完成这个过程 , 不能因为没有到达目标就烦躁、无耐心 , 因为这样会消耗我们在练习中的精力 , 让我们的练习过程变得更加无效 , 无效的练习会让我们更加烦躁 , 从而使我们陷入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