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有哪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


地址: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
5、古琴艺术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 , 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 , 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 , 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 , 十三个徽 , 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 , 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 。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古琴艺术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 , 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 。2006年5月20日 , 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地址: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香港,陕西省
6、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 , 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 , 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 。也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2005年11月25日 , 中国政府报送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 , 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 。直至今日 , 长调仍保留着丰富的不同地域的风格 。蒙古国和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牧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 , 在表演和当代音乐创作中 , 长调都扮演着主要角色 。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 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2005年11月25日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荣列榜中 。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书法 , 主要是篆书和镌刻 , 包括凿、铸结合 , 来制作印章的艺术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 , 以刻刀为工具 , 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 。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 ,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 , 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 , 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 , 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 , 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