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是什么意思 白矮星是什么( 三 )


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 。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10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 , 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 。
由于引力在收缩过程中释放出很大的能量 , 致使白矮星白热化,表面温度能高达1万℃以上 。这就是白矮星发白光的原因 。
白矮星的体积小,它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3千米;光度非常小 , 要比正常恒星平均暗103倍;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密度却高达106~107克/立方厘米,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 。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很高 , 平均为103℃;白矮星的磁场高达105~107高斯 。
白矮星
什么叫白矮星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 。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 。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 , 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和地球相当 , 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
白矮星是什么样的存在?停止核聚变的晚年恒星
白矮星的颜色是白色的,同时还比较矮小所以称之为白矮星 。这实际上就是停止核聚变的晚年恒星,它有着超高的密度 , 温度也比较高,不过整体比较黯淡 。
白矮星是什么样的存在
白矮星主要构成成分就是碳,很多恒星的最后都会成为白矮星 。太阳燃烧完之后很有可能也会成白矮星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会成为白矮星的,质量超高的恒星最终可能会成为中子星或黑洞,只有中低质量的恒星会成为白矮星 。
中低质量的恒星在生命最后阶段,因为氢元素被完全用光,所以核心的位置不断坍塌 , 整体温度会变高,最终氦、碳和氧会发生核聚变 。这个时候温度太高了因为热胀冷缩整体不断膨胀,最终外壳会脱离 , 这就是行星状星云 , 中间剩下的部分就是白矮星了 。
白矮星的密度为什么这么大
原子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原子核和电子,而原子核成功承载着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但是体积却很小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可能会脱离电子核,这个时候的电子就是自由电子 。它们会尽量将原子核之间的空隙全部占据,最终密度会提高很多,这也就是所谓“简并态”状态 。正是这种状态很好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