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豆观赏特性 羽扇豆的养殖方法( 二 )


在定植以前视长势情况应进行1至2次的换盆,盆钵的选用最好为高桶盆,以满足直根性根系的生长需求,确定合理的种植摆放密度 。针对秋播种植,越冬时应做相应的防寒措施,温度宜在5℃以上,避免叶片受冻害,影响前期的营养生长和观赏效果 。
羽扇豆性喜凉爽 , 加上本身又属于多年生植物,因此在夏季应特别注意,防止高温多湿、阳光灼晒造成的叶片发黄、植株生长矮小甚至死亡 。开花期的园林应用中也可直接将其栽于林间树下、凉爽通风处,方便夏季管理 。盆栽观赏后,要及时剪除残余花穗和枯老叶片,控制肥水,做好高温期遮阴防护,确保安全越夏 。
土壤酸碱度的调节,依据羽扇豆的生长习性,栽培过程中控制和调节栽培基质的酸碱度(pH值)对于羽扇豆正常的生长和开花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较简便有效的调节方法是对栽培基质施用硫磺粉 。由于硫磺在基质中需一定时间的分解(约40天以上)才能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施用应尽早进行,一般在移苗后2至3片真叶出现时开始 , 施用量视栽培基质原有酸碱度而定 。另外,硫酸亚铁、硫酸铝等酸性肥料虽具有短期内降低 pH值的效果,但过高的盐离子浓度会对植物根系造成毒害 , 生产中要少用 。
病虫害
病害防治:羽扇豆叶斑病病斑褐色至黑色,危害叶片及茎的生长,导致叶片早期枯死 , 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效果良好 。
症状叶上发?。跎稚“叩?nbsp;, 后形成直径5-14毫米的病斑 。病斑融合为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枯死 。多在夏、秋季节发病 。叶柄、茎、花瓣有时也可发病 。
病原CeratophorumsetosumKirchner , 分生孢子圆形或纺锤形,隔膜4-5个,隔膜处缢缩,两端细胞色淡,中间细胞色浓,大小为64-80×16-16.5微米 。传染途径以受害茎叶及带菌种子越冬 。
羽扇豆白粉病 羽扇豆白粉病的病原菌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英文名为:powdery mildew of lupine
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白色小粉点,温湿度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甚至扩展到全株叶片 。病情严重时,使叶片被白色菌丝所覆盖,后期有黄褐色至黑色点(子实体) 。叶片病部增厚,枯花畸形黄 。
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为蓼白粉菌等 。以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4~5月气温升高,产生分生抱子,借气流和风雨传播 , 抱子可多次侵染 。4~10月均可发病 。10月花卉入温室或房间时,病菌也可随之入内,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室内也发病,并成为翌年室外发病的侵染源 。
【羽扇豆观赏特性 羽扇豆的养殖方法】我的公众平台花卉网有很多植物的养护方法,你可以参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