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最大水源出现在夏季的原因?( 三 )


第一种,新疆坎儿井起源于波斯 , 即今伊朗 。
第二种,新疆坎儿井起源于中国内地 。
第三种,新疆坎儿井由维吾尔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自己发明 。
工作原理
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 , 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
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
坎儿井是如何为沙漠地区提供水源的 古老的灌溉系统背后有着怎样的物理设计
【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最大水源出现在夏季的原因?】坎儿井是我国新疆特有的一种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 。有中国第三大工程之称 。(继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之后)
坎儿井起源于汉代的“井渠”,《史记?河渠书》和《汉书?沟洫志》均有记载 。汉武帝时,在陕西大荔一带开龙首渠,引洛水灌田 。因为渠岸容易倒塌,水工设计凿井在井下通水 。穿井技术和凿井法通过汉朝的军队传到新疆 。新疆各族人民根据当干旱、夏季炎热、有高山融雪的自然条件发展了坎儿井 , 主要流行于吐鲁和哈密一带 。
坎儿井的水源 , 是高山雪水经山麓透入砾石层里的伏流或潜水 。坎儿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暗渠即地下的输水道;第二部分是竖井,每隔20-30米有一个通地面的竖井,作为挖掘暗渠的出土口和通风口;第三部分是明渠,在流经田庄处通过明渠引用灌溉 。
坎儿井有很多优点,可减少水流蒸发,可避免风沙理没,可利用地下深层潜水,可自流灌溉,可随地开挖独立成一灌区,施工比较简单,使用期长等等 。减少地下水的蒸发,对当地的环境也到了保护作用 。
坎儿井,伊朗称之为Qanat,伊拉克称作Madazcha,而吐鲁番则称作kariz,三者读音显然不
一样 。
在我国,坎儿井一词 , 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庄子?秋水篇》中曾有“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之句 。唐代西州文书中有“胡麻井渠”的记载 。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石茂华《远夷谢恩求贡事》一文中有关于“牙坎儿”的记载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则称之为卡井 。
由此可知 , 坎儿井名称源自中国 。它演变的过程可归纳为井(周)→坎井(战国至汉)→井渠(唐、元)→卡井(清)→坎儿井(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