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饲养方法 玫瑰伺养方法( 四 )


蒴果卵球形,内有种子20—30粒,种子肾形 , 深灰褐色 。形似草棉,直立,高达1米余,主干多分枝,花在夏秋间开放 , 花期长,花冠黄色,萼片和副萼玫瑰红色,茎、叶柄也常为淡玫瑰色,每当开花季节,红、绿、黄相间,十分美丽可爱 。
玫瑰茄的生态习性
玫瑰茄属热带、亚热带短日照作物 , 喜光,喜温,忌早霜,在25℃~30℃条件下生长最佳 。一般玫瑰茄在3-5月播种,9-11月采收,全生育期160-200天,有效积温500-550℃左右,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条件等有一定的要求 。土壤玫瑰茄属直根系,侧根发达,扎根深,耐旱不耐涝,适应性广 。在中等或中下肥力的砂质壤土和pH6-8范围的土壤中生长良好;肥地种植分枝多,萼片肥厚,产量高,但易徒长倒伏而影响产量;过于瘦薄、粘重的土壤生长不良,易产生白化苗等生理性病害 。生长期中排水不良易染根腐病,烂根死亡 。收获时如遇阴雨,花萼易霉变,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
玫瑰茄的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 。选雨后晴天进行播种,按株行距1m×1m开穴,穴宽10~15cm、深10cm左右,每穴点播4~6粒,播种深度3cm,覆土0.5~1.0cm , 每667m2播种量约0.6kg 。播后约1周出苗,苗高15cm左右进行间苗 。
玫瑰茄的病害防治
虫害玫瑰茄苗期常有菜青虫及小造桥虫发生为害;现蕾期常有蚜虫、叶蝉为害 。可用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蚜虫和叶蝉;敌敌畏2000倍液防治菜青虫和小造桥虫;为保证花萼品质,防止残毒遗留,茄果采收前1个月停止用药 。
病害主要病害有枯萎病、根腐病和白化苗,防治枯萎病,需要做好茄地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根腐病常在排水不良、施肥不当的情况下发生 , 要注意开沟排涝,把好施肥技术;白化苗多发生在瘦薄地僵土上,要注意培土施肥,疏松土壤,增施肥料 。
玫瑰茄的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玫瑰茄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 。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 。对于疾病 , 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 。
营养价值玫瑰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Vc多种氨基酸、大量的天然色素及多种矿物质,鲜萼含Vc0.93%、VB0.21%、蛋白质0.45%、灰分1.34%、果胶1.39%、水分87.86%、胡萝卜素0.01%、淀粉1.76%、糖分(按葡萄糖计)2.55%,干花萼含总花青甙(色素)1%~1.5%、柠檬酸和木槿酸等有机酸10%~15%、还原糖16%、蛋白质3.5%~7.9%其它非含氮物质25%、纤维11%、灰分12%及约1%的17种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