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声音 诗词

讲话声音 诗词

形容”声音好听“诗句展开全部 1、李贺 《李凭箜篌引》——箜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2、白居易 《长恨歌》——霓裳羽衣曲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3、秦观 《临江仙》——瑟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
月亮风定露华清 。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
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 。
新声含尽古今情 。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4、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古琴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
5、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顾况 《郑女弹筝歌》——古筝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
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 。
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
7、无名氏 《琵琶》——琵琶 山僧扑破琉璃钵,壮士击折珊瑚鞭 。
珊瑚鞭折声交戛,玉盘倾泻真珠滑 。
海神驱趁夜涛回,江娥蹙踏春冰裂 。
满坐红妆尽泪垂,望乡之客不胜悲 。
曲终调绝忽飞去,洞庭月落孤云归 。
8、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骡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上 。
解释: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对各种感觉的等级作了分类,认为听觉最为纯粹,与此相关的声音具有“抽象的物质性”,标志“从空间向时间”和"从物质向观念的过渡" 。
在信息闭塞的中国古代,能把耳朵听到的各种知识和消息融会贯通再用口告诉他人的人,就是圣人,”圣“繁体即作”圣“,听觉体验在华夏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
世间多景,常景奇景,声景美景,世间辽阔,时间又渺茫,人人皆心有感念 。
有才情的人作诗词记述,写下“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超越茫茫时空中求得“知音” 。
若干年后,在某时某地,也许有人在一瞬心有灵犀 。
...
山谷看不见人只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诗句喉清韵雅、游响停云、铿铿锵锵、琅琅上口、铿锵有力、裂石流云、戛玉敲冰、音声如钟、铿锵顿挫、金声玉振1. 喉清韵雅(hóu qīng yùn yǎ ):歌喉清脆响亮,韵味优美幽致 。
形容歌唱水平很高 。
造句:这位小姐姐长得又漂亮又喉清韵雅 。
2. 游响停云(yóu xiǎng tíng yún ):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
造句:熟悉的旋律游响停云,友谊的心潮澎湃延绵 。
3. 铿铿锵锵(kēng kēng qiāng qiāng ):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或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 。
造句:她铿铿锵锵作响地敲著两个平底锅叫我们起床4. 琅琅上口(láng láng shàng kǒu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
指诵读熟练、顺口 。
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
造句: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明朗动听,琅琅上口,清亮入耳 。
5. 铿锵有力(kēng qiāng yǒu lì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
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
造句:老校长的话铿锵有力,很有教育意义 。
6. 裂石流云(liè shí liú yún ):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 。
裂开山石,震动云霄 。
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
造句:这里的江水川流不息的流淌简直就是裂石流云 。
7. 戛玉敲冰(jiá yù qiāo bīng ):戛:敲击 。
敲打玉器和冰块 。
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
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造句:他演奏的架子鼓很棒很戛玉敲冰 。
8. 音声如钟(yīn shēng rú zhōng ):形容声音响亮 。
造句:他说话的声音很大很音声如钟9. 铿锵顿挫(kēng qiāng dùn cuò ):铿锵: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
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
造句:他铿锵顿挫的在台上进行演讲 。
10. 金声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 。
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