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小年爆米糖甜指的是哪里,为什么有南北小年之分( 二 )


对过小年的日期,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 , 意思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
晋代名人周处写过一部《风土记》 , 记录了不少地方习俗与风土人情,其中提到:“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 , 故先一日祀之 。”
有说法称,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
后来 , 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 。
对过小年的日期,王娟对“官三民四”的说法基本认可,“总体来说,北方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但由于人口流动等原因,这并不绝对 。”
在她看来,古代皇家修历法时,一般会规定重要节日的时间 。过小年日期的不同,可能与古代不同朝代实行的历法、习俗的地区性差异等很多因素有关,难免会出现日期不统一的情况 。
小年日期的不一致,也在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王娟觉得,不管是哪天,都是表达人们对庆祝活动阶段性的区分,期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渐渐浓起来的年味
小年到来 , 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街头的红灯笼、琳琅满目的年货,都让年味变得越来越浓 。
过节,少不了吃吃吃 。“糖瓜”是小年比较有特色的食品,一般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而成,把如此制作而成的长条形麦芽糖称为“关东糖”,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
冬天天气比较寒冷,糖瓜可以凝固得很坚实,做好的糖瓜里会有一些很微小的气泡,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 。
“糖瓜粘性很大 , 过去也叫‘胶牙饧’,在北方习俗中比较常见 。”王娟记得,对许多年长的人来说,过去物质很匮乏,小时候吃的糖瓜,是一种带点奢侈性质的食物 。
新年的甜味,就藏在小小的糖瓜里 , 但也不是仅此而已 。
有资料显示,“小年小年,爆米糖甜 。”爆米花糖是江西靖安小年的特色食物 。在小年这天,当地百姓会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美满 。
有的地方也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蒸粘糕吃粘糕,寓意“年年高”;在福州 , 甘蔗是祭灶必备的食物,取其“节节高”之意,为新一年讨个好彩头 。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一首流传至今的过年谣,也唱出了人们最为简单质朴的心愿:新一年平安喜乐,生活甘甜如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