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斗志昂扬的诗词( 四 )


【知识迁移】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③、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比较阅读】(一)《望江南》和《武陵春》1、《望江南》时间:早晨到傍晚 。
事件:梳洗罢,登楼盼人归 。
景物: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
人物情感(变化):“希望”——“失望”——“肠断” 。
2、《武陵春》时间:日晚 。
事件:倦梳头 。
景物:风、尘、花、泪、双溪、舴艋舟(后两都均为想象中的景物) 。
人物情感:“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 。
3、两首词,作者都在细心雕琢着所见之物,所达之情 。
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写作技巧:同是思人,同是梳头,“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感情;“日晚倦梳头”体现的是内心深知“物是人非”,没有任何期待,不过是自己无期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已 。
同是思人,对生活已失去了兴趣 。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2、“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3、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
第二课时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
二、理解、赏析3、⑴雁去将士留;⑵边声四起;⑶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5、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7、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
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4分) ⑴、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
⑵、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宁夏中考题)(1)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蔼生起、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
(2)这里点明了边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二、理解赏析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
2、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
3、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
4、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 。
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
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1、C 2、C4、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5、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
(1分)(共2分) 第三课时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二、理解赏析上片写军旅生活,战前准备 。
首句是实写,后几句是虚写 。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 。
“沙场秋点兵” 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
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 肃杀 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
3、 将军把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吃,远处传来悲壮的军乐声 。
这是秋高时节战士们准备出征的场面 。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 用 比喻 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与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