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宋代生活的诗词( 三 )


”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 , 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 。
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
一年前 , 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 , 符离战败后 , 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 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 , 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 , 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 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 , 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 , 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 , 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
”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 , 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 , 地名西村 。
这里 , 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 , 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 , 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 , 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 。
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 。
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 。
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 。
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 , 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 , 然而艺术构思各异 。
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 , 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 。
因此 , 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 , 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 , 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 , 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 。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 , 徐言境地之幽 , 风俗之美 , 愿为频来之约” 。
从诗的结构来看 , 这是符合实际的 。
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 , 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 , 不仅写得层次分明 , 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
初看起来觉得平淡 , 就象“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那样 , 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 , 毫不费力 。
然而 , 诗人从这里的起句 , 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 , 主人盛情留客 , 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 , 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
“腊酒” , 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 。
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 。
腊酒在开春后饮用 , 外表显得有点浑浊 , 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 。
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 , 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 , 指小猪 , 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
它的妙处 , 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 , 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 , 出语自然天成 , 又富于哲理 , 耐人咀嚼 。
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 , 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 , 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 , 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 , 忽与前山通 。
”到了宋代诗人手里 , 也有所描摹 , 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 , 忽见千帆隐映来” 。
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 , 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 , 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 , 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 。
但在意境的开拓上 , 可以这样说 , 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 。
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 , 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 , 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 , 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 , 描绘得宛然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