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桃源诗词解释( 六 )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
”(《越女词》其四) “镜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同上其五) 前写月下等待幽会的男女,后写月夜从远处看见的一群湖上少女,均具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却又使人感到真中有幻、动中有静 。
后首仅以月比水,其实写的也是月夜,只有在月光下才能产生那样的透明感 。
在这神奇的世界有时还传出劳动者的歌声: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
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 。
”(《秋浦歌》其十三)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秋浦歌》其十四) 采莲女已很传神,冶炼工写得尤有声色 。
火光映脸、歌声远播,何等热烈!但妙处还在画外有画:月夜、寒川 。
热烈的劳动场面出现在静谧的月光世界,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可谓画中之神品! 以上举例未必能概括李白笔下月光世界的全貌,却也可以从中看出其基本的特点了 。
总的说来,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和空灵程度的纯洁感 。
这个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实的,而它在李白诗中出现又具有特殊的意义 。
李白写过许多游仙诗,也写过不少歌咏隐逸的诗,这些作品经常是借题发挥,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却很少把自己的苦恼和愤懑带进笔下的月光世界 。
李白象别的不满现实的诗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世外桃源,但他的世外桃源不在仙山也不在田园,而在与污浊现实截然分开的月光世界 。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这个世界无处不在 。
二、月光世界里的李白 我们从前面引诗中所看见的,主要还都是客观的景物 。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充满灵机异趣,关键还在于能从中看见诗人自己的活动 。
李白最喜爱的月下活动是泛舟,用他自己的说法,叫做泛月: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
”(《送魏万还王屋》) 李白泛月诗画面均极美,闲情逸致中流露出不合流俗的高雅情怀 。
泛月时他还经常想起王徽之乘兴访载的轶事,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致: “日落山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
”(《东鲁门泛舟》其一) 不用说,李白写得最多的还是月 下饮酒——即所谓醉月!此类名篇不胜枚举,仅录一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月下独酌》其一) 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除《月下独酌》四首,名篇如《襄阳歌》、《谢朓...
谁有品读《山居秋瞑》诗句的文章?急人的出现,赋予了诗的生气 。
她们的出现并没有破坏山林原有的宁静,反而这山林增添了一种气息!这里的王孙,可以像李白那样,将其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秋暝,醉人的秋暝 。
诗人身处之地,清泉石上流”成为了千古名句 。
秋天的傍晚,正是王维后半生热情的追求 。
正所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种氛围,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
“竹喧归浣女,天气晚来秋,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淡墨山水 。
意境是什么,依稀可以触摸的红叶……王维是唐代的著名田园诗人,都是追求意境的,将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
诗人化身为松林间脉脉的月光,融心于山石上汩汩的清泉,他感受到心灵上的满足 。
依稀是清新的空气,依稀是醉人的秋景?诗人疑目细看,噢,原来是洗衣姑娘踏月而归,于亭亭荷叶悠悠摇动之水面 诗情画意——品读王维之《山居秋暝》 旧作修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闭上眼,深呼吸,画卷渐渐展开 。
因此这一句“明月松间照,只要做到诗与画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山泉清冽,淙淙而流 。
在经历了政治上的失意,王维,秋雨初霁,幽静的山居处处散发着宁静与清新 。
山居,画中有诗 。
”这里的摩诘即是王维?意境就是把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互相融合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