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菊画菊诗词百度汉语( 六 )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
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
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
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
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唐·李白《感遇》;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
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伤感之情,跃然于纸 。
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自耕自食,悠然自得之情,溢于诗外 。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唐·黄巢《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唐·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以"冲天"为主题,借菊咏志,表达了他敢于冲天摧毁封建王朝黑暗统治的豪情壮志 。
宋·史铸《咏翻集句》: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
宋·张孝样《鹧鸪天》: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她把"瘦"字人词,把她的离情与菊花体态交融在一起,抒发内心久别的情感 。
明·高启《晚香轩》: 。
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
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
明·文征明《咏菊》: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
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
毛泽东《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沈钧儒《赏菊》: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
樱唇滴处酥融雪,粉靥羞时涉泛霞 。
莫道婆娑春意减,案头回盱有名花 。
臧克家《菊畔香》: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