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传统吟咏( 二 )


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 陆游 腊雪瑞丰登 , 春雨相发生 , 二者皆可贺 , 爱此打窗声 。
披衣起静听 , 萧萧乱疏更 。
岂惟肺渴苏 , 耳目为一清 。
孤灯不结花 , 相对翳复明 。
明朝遂除夕 , 岁月惊峥嵘 。
6.寒食寒食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 , 风细柳斜斜 。
试上超然台上看 , 半壕春水一城花 ,  烟雨暗千家 。
寒食后 , 酒醒却咨嗟 。
休对故人思故国 , 且将新火试新茶 ,  诗酒趁年华 。
生查子 晏几道 金鞭美少年 , 去跃青骢马 。
恰醯玉楼人 , 绣被春寒夜 。
消息未归来 , 寒食梨花谢 。
无处说相思 , 背面秋千下 。
7.重阳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山里 , 隐者自怡悦 。
相望试登高 , 心随雁飞灭 。
愁因薄暮起 , 兴是清秋发 。
时见归村人 , 沙行渡头歇 。
天边树若荠 , 江畔舟如月 。
何当载酒来 , 共醉重阳节 。
千秋岁 李之仪 中秋才过 , 又是重阳到 。
露乍冷 , 寒将报 。
绿香催渚芰 , 黄密攒庭草 。
人未老 , 蓝桥谩促霜砧捣 。
照影兰缸晕 , 破户银蟾小 。
樽在眼 , 从谁倒 。
强铺同处被 , 愁卸欢时帽 。
须信道 , 狂心未歇情难老 。
8.元宵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 , 暮云合璧 ,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 吹梅笛怨 ,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 融和天气 ,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 , 香车宝马 , 谢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日 , 闺门多瑕 , 记得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 , 捻金雪柳 , 簇带争济楚 , 如今憔悴 , 云鬟雪鬓 , 怕见夜间出去 。
不如向 , 帘儿底下 , 听人笑语 。
归去来 柳永 初过元宵三五 。
慵困春情绪 。
灯月阑珊嬉游处 。
游尽、厌欢聚 。
凭仗如花女 。
持杯谢、酒朋诗侣 。
馀酲更不禁香醑 。
歌筵罢、且归去 。
木兰花令 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 。
何况公庭民讼少 。
万家游赏上春台 , 十里神仙迷海岛 。
平原不似高阳傲 。
促席雍容陪语笑 。
坐中有客醉多情 , 不惜玉山拼醉倒 。
9.七夕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 ...
求具有传统典型意象的诗词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整理字号 [大 中 小]分类:高考在线众所周知 ,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 , 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 ,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 , 写景则借景抒情 , 咏物则托物言志 。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 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 咏物所言之“志” ,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 就是“意象” 。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 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 , 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反之 ,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 , 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 , 领会诗歌的主旨 , 进入诗歌的意境 , 感知诗人的情感 。
所以 , 诗歌的阅读鉴赏 , 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 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 , 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