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芜湖诗词( 四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
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
有“湖”字的诗句太多了——伶人 【戏为冥吏判】 焦湖百里,一任作獭 。
蔡押衙 【题洞庭湖】 可怜洞庭湖,恰到三冬无髭须 。
丘丹 【状江南·季冬】 江南季冬月,红蟹大如 。
湖水龙为镜,炉峰气作烟 。
李白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崔颢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崔国辅 【杂曲歌辞·小长干曲】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
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
张仲素 【杂曲歌辞·春江曲二首】 乘晓南湖去,参差叠浪横 。
前洲在何处,雾里雁嘤嘤 。
张翚 【绝句】 茫茫烟水上,日暮阴云飞 。
孤坐正愁绪,湖南谁捣衣 。
崔国辅 【湖南曲(一作古意)】 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归 。
湖里鸳鸯鸟,双双他自飞 。
王维 【辋川集·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
王维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
王维 【辋川集·北垞】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 。
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 。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 。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南垞】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 。
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欹湖】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 。
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 。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北垞】 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 。
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 。
崔颢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储光羲 【江南曲四首】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
李华 【晚日湖上寄所思】 与君为近别,不啻远相思 。
落日平湖上,看山对此时 。
孟浩然 【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
李白 【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
李白 【越女词五首(越中书所见也)】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 。
岂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千顷水纹细,一拳岚影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