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眉毛的赞美诗词

关于眉毛的赞美诗词

形容眉毛的古诗词有哪些?1.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 ——欧阳修《诉衷情·眉意》释义: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 。
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
回想那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容易使人感伤 。
想唱歌又敛容,想欢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
2. ''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
‘’——晏几道《 鹧鸪天》释义:柳叶落实愁眉淡了,黄花开是笑靥深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华享乐气氛 。
3.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释义:女子在离别时皱起的双眉,不想和情人离开的愁怨和又想掩饰的羞涩 。
4.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李白《上元夫人》释义:眉目频频传情,忽然不见了他们的踪影 。
5.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李清照《一剪梅》释义:思念夫君,无时无刻不挂念着丈夫,相思难以消除,柳眉刚刚舒展,又蹙起来的样子,内心的丝丝痛苦 。
6.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欧阳修《南歌子》释义:用画眉或画眉的典故抒发男女或者夫妻之间的深厚爱情 。
1. “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柳永《少年游》2. “八岁同意照镜,长眉已能画”——李商隐《无二首》3. “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白居易《吾雏》4. “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牛峤《菩萨蛮》5.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无时”——朱庆馀《闺意》
描写眉毛的古风句子古诗中一般将美女的眉喻为远山、春山,远山很淡,这是无可怀疑的,春天的山不像夏天的山那么浓郁,因此这些颜色都是淡淡的 。
《诗经》中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
” 唐赵鸾鸾《柳眉》诗云:“弯弯柳叶愁边戏,湛湛菱花照处频 。
妩媚不烦螺子黛,春山画出自精神 。
” 李商隐《无题》诗里说:“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
” 唐刘媛《长门怨》诗云:“学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
经年不见君王面,花落黄昏空掩门 。
” 李清照《一剪梅》词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 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
” 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女冠子》诗:“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
” 五代词人牛峤《菩萨蛮》:“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 。
” 唐温庭筠《菩萨蛮》:“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
” 唐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 唐代诗人秦韬玉《贫女》诗:“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
” 唐代诗人朱庆馀《闺意》: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梁朝的费昶《采菱》中有“双眉本翠色” 。
唐诗人徐凝诗云“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
” 唐玄宗的梅妃诗云:“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
” 汉代的眉式有八字眉、远山眉、广眉,这些眉样唐代还有,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双眉画作八字低 。
”《西京杂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
”西汉卓文君眉如远山,一时成为时尚,称为“远山眉” 。
汉氏伶玄《赵飞燕外传》载,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 。
两汉流行广眉,当时民谚有“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的说法 。
隋朝盛行长峨眉,唐初又流行广眉 。
唐诗人张籍《倡女词》:“轻鬓丛梳阔扫眉 。
”开元、天宝后,长眉再度时髦,又称柳眉 。
唐诗人王衍《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 。
”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
”在这首诗中春山喻美人的眉峰 。
古代女子用黛(青黑色颜料)画眉,故称眉为眉黛 。
温庭筠描写女人最多的是眉毛 。
就眉毛画出来的形状颜色也有很多讲究,或有个山一样的眉峰(眉黛远山绿、宿妆眉浅粉山横、一双愁黛远山眉、远山眉黛绿),或要细长(髻鬟狼藉黛眉长、频低柳叶眉、欲敛细眉归绣户),颜色也不全是炭黑色的(黛眉山两点、眉黛远山绿、谢娘翠蛾愁不消),颜色深浅也有讲究(妆浅旧眉薄、两蛾愁黛浅、眉浅淡烟如柳、眉黛薄、宫女愁蛾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