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古代诗词意义

月的古代诗词意义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义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的希冀和渴盼 。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
月亮古诗词(意思)李白的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 。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
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 。
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
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
"月亮""月光"在古诗词里有什么意义 古诗中月亮和月光常用来寄托情思 。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寄托乡思之情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寄托思念朋友之情 。
此外,还常用来寄托孤苦寂寞的愁情 。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无人陪伴即邀月亮一起吃酒 。
李煜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一弯圆月照着作者孑然一身,其孤寂之感可想而知 。
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注释】 ①子规——杜鹃鸟. ②才了——才料理完.【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