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 诗词( 二 )


《死水》这首诗,以一沟死水来比喻那个停滞不动的、污臭至极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
诗人希望“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加速它的灭亡,再创造一个新中国,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
再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三美” 。
所谓“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的美,即对“音尺”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 。
音尺由音节组合而成,又称“音组” 。
由两个字组成的音尺叫“二音尺”,由三个字组成的音尺叫“三音尺”,在音尺的讲究上,《死水》一诗最为典范 。
全诗五节共二十行,每一行均由一个“三音尺”和三个“二音尺”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词结尾 。
虽然音尺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总数一致 。
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又保持整齐 。
节拍清晰有力,有强烈的节奏感 。
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再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效果,使这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一种音乐的美 。
所谓“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词藻的美,诗人善于运用富有色彩的词藻,利用通感,把视听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诗中有画的效果 。
《死水》这首诗,诗人以画家的目光观察这个斑驳陆离的世界,又以画家的技法铺彩行文 。
整首诗富有色彩感,并将感情融于了色彩之中 。
尽管是写丑恶的“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死水”却用了艳丽鲜明的“翡翠”、“桃花”、“罗绮 ”、“云霞”、“珍珠”等事物,运用反讽手法,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的种种伎俩,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否定和厌恶 。
虽然这些事物很“美”,但这毕竟是一种表象,因为“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
除了在色彩上加以点染之外,诗人还表现了“死水”的声音,虽有“小珠的笑声”、“青蛙的歌声”,但这毕竟掩盖不住一沟死水死一般的可怕的沉寂 。
所谓“建筑的美”,即“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诗句的排列形式要有整齐之感 。
这在《死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不再冗述 。
整首诗深沉的爱国情感是通过精美的艺术形式得以体现的 。
全诗始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也终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回环而曲折 。
并且以“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而不发,启发读者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
朱自清说过:“格律诗的提倡至少在当时起了一种澄清作用,使大家认为诗并不是那么容易作,对创作应抱有一种严肃的态度 。
就这种意义讲,闻氏正是一位忠于艺术,引导新诗入了正当轨道的人,而形式的追求也就有了它的正面意义” 。
③应当说,《死水》这首诗,诗人将完美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的确是一首浑然天成的好诗 。
闻一多的《死水》而将“死水”作为诗歌意象,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死水》作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象征手法和反衬手法的应用.在诗中,诗人用“死水”象征黑暗腐朽的事物.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是实写一沟“死水”,实际上暗示的意义却十分丰富.这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美学特征.在表现方法上,诗中又有大量的反衬手法的运用.除第一节和第五节外,诗中往往用美丽的词藻反衬事物本质的丑恶.如用“翡翠”形容铜绿,用“桃花”形容铁锈,用“罗绮”形容油腻,用“云霞”形容“霉菌”等,这些都愈显出死水的腐朽和丑恶.第四节中,设想几声蛙叫,“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以声音反衬沉寂,也新颖别致.其次,新格律诗中“三美”的创造.《死水》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中的代表作,它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绘画美”和“建筑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行九句,形成了“豆腐块”的模式,看起来十分整齐匀称,这就是诗人所说的“建筑美”.在诗中,诗人选用色彩鲜明的诗藻,如“翡翠”、 “桃花”、 “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描绘死水,构成一幅颇具讽刺意味的鲜明图画,即“绘画美”.全诗每行收尾都是双音词,韵脚和谐,吟诵起来音调铿锵,节奏鲜明,符合“音乐美”.此外,这首诗想象丰富,善于将比喻和讽刺结合起来描绘事物,这样不仅造成了优美的意象,而且引起读者对丑恶事物的愤懑、厌恶情绪,深刻揭示了丑恶事物的本质.总之,《死水》这首诗有着深切的主题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尤其是新歌律诗的“三美”的运用.这些都使它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也为新歌律诗的“三美”的应用开辟了先河,在现代诗歌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