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没有方向诗词( 二 )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 , 回到洛阳后十二年 , 他六十七岁时 , 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 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 , 实属不易 , 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 , 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 , 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 , 异色相衬 , 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 , 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 ,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 , 山青花欲燃” , 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 , 使诗意明丽如画 。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 , 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 , “夕照红于烧 , 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 , 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 , 红栏三百九十桥” 。
因而江南的春色 , 在白居易的笔下 , 从初日 , 江花(可能是水花) , 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 , 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 , 色彩绚丽耀眼 , 层次丰富 , 几乎无需更多联想 , 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
既是“能不忆江南” , 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 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 。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
’至今中秋望夜 , 往往子堕 , 寺僧亦尝拾得 。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 , 那么看起来 ,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 , 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 , 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 , 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
白居易是诗人 , 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 , 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 , 徘徊月下 , 流连桂丛 , 时而举头望月 , 时而俯首细寻 , 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 。
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
一个寻字 , 而情与景合 , 意与境会 , 诗情画意 , 引人入胜 。
也许 , 月中桂子只是传说 , 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 。
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 , 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 。
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 , 至海门入海...
形容痛心的诗词1、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过秋千去 。
2、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3、风住尘香花已尽 , 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
4、莫道不销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5、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6、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7、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
8、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9、寂寞深闺 , 柔肠一寸愁千缕 。
惜春春去 , 几点催花雨 。
10、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1、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
12、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
13、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 正伤心 , 却是旧时相识 。
14、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
15、人生若只如初见 , 何事秋风悲画扇 。
16、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 。
17、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18、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19、我本将心比明月 , 奈何明月照清渠 。
20、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21、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www.lz13.cn)灯火阑珊处 。
22、少年不知愁滋味 , 为赋新辞强说愁 。
23、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