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诗词( 六 )


——夜雨有念 (白居易·唐)松桷有梴 , 旅楹有闲 , 寝成孔安 。
——殷武 (诗经·周)知分心自足 , 委顺身常安 。
——咏怀 (1) (白居易·唐)寓卫非所寓 , 安齐独未安 。
——咏怀 (2) (庾信·南北朝)不言登陇首 , 唯得望长安 。
——咏怀 (3) (庾信·南北朝)首憩宾...
求一首诗里第一个字有方、珍、字诗词1. 雪唐代:罗隐尽道丰年瑞 , 丰年事若何 。
长安有贫者 , 为瑞不宜多 。
2. 菊唐代:罗隐篱落岁云暮 , 数枝聊自芳 。
雪裁纤蕊密 , 金拆小苞香 。
千载白衣酒 , 一生青女霜 。
春丛莫轻薄 , 彼此有行藏 。
罗隐的生平:天祐元年(904年) , 罗隐奉吴越王钱鏐命 , 从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 , 步行至莒江涤头村(今属泰顺县新浦乡)寻访寓贤吴畦(原平章事谏议大夫)出山辅政 。
此为飞云江瑞安至泰顺江口航运最早一次记载 。
罗隐的讽刺散文的成就很高 , 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 。
收在《谗书》里的讽刺小品又都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 , 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 。
罗隐自己也认为是“所以警当世而戒将来”的(《谗书》重序) 。
如《英雄之言》通过刘邦、项羽的两句所谓“英雄之言” , 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强盗本质 。
最后更向最高统治者提出了警告(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 , 盖以视其靡曼骄崇 , 然后生其谋耳) 。
类似这样的光辉思想在罗隐的杂文中是不时流露的 。
《说天鸡》、《汉武山呼》、《三闾大夫意》、《叙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 , 也都是嘻笑怒骂 , 涉笔成趣 , 显示了他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 。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对晚唐小品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非常精辟的见解 。
他说:“唐末诗风衰落 , 而小品放了光辉 。
但罗隐的《谗书》 , 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 , 自以为隐士 , 别人也称之为隐士 , 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 , 并没有忘记天下 , 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
”罗隐在唐末五代诗名籍甚 , 有一些精警通俗的诗句流传人口 , 成为经典名言 。
如“时来天地皆同力 , 运去英雄不自由”“家财不为子孙谋”“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无情也动人”等等 。
又如讽刺小诗《雪》:“尽道丰年瑞 , 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 , 为瑞不宜多!”瑞雪兆丰年 , 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 , 却成了灾难 。
他的咏史诗《西施》一首也写得比较好:“家国兴亡自有时 , 吴人何苦怨西施 。
西施若解倾吴国 , 越国亡来又是谁?”第一句多少有一些宿命论的意味 , 但他反对把吴王夫差的亡国归罪于西施 , 的确是对传统成见的有力翻案 。
许多人喜欢他的《赠妓云英》一诗 。
《唐才子传》中有一段故事 , 原文如下:隐初贫来赴举 , 过钟陵 , 见营妓云英有才思 。
后一纪 , 下第过之 。
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 , 重见云英掌上身 。
我未成名卿未嫁 , 可能俱是不如人 。
”罗隐才高 , 云英色艺兼美 , 如何是不如人呢?只是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吧?每次读此诗都会感动 , 可能是遭遇与他们也相似吧 。
明代屠中孚说:“若《答云英见诮》及《题新榜》二绝 , 真堪为之涕落 。
”(《刻罗江东集序》)传说 , 地仙罗隐是“真龙天子” 。
玉皇大帝怕他当了皇帝 , 会捣乱乾坤 , 就派天兵天将换了罗隐的仙骨 。
当时罗隐咬紧牙关 , 浑身的仙骨都被换掉了 , 只有牙床骨没换得去 , 虽做不成皇帝 , 却留下了一张“圣贤嘴” 。
说来也怪 , 罗隐说什么就灵验什么 , 大家既想讨他说好话 , 又怕惹他讲坏话 。
关于罗隐的神奇故事 , 水地民间流传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