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 诗词

巧 诗词

“七巧”诗词原文是?七巧古诗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
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
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
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
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 。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 。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
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 。
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
七夕 【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 。
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 。
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
七夕 【唐】温庭筠 鸣机札札停金梭,芙蓉澹荡生池波 。
神轩红粉陈香罗,凤低蝉薄愁双蛾 。
微光奕奕凌天河,鸾咽鹤唳飘飖歌 。
弯桥销尽愁奈何,天气骀荡云陂阤 。
平明花木有秋意,露湿彩盘蛛网多 。
七夕诗 【唐】赵璜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
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
菩萨蛮 【宋】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闻月堕星河转 。
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 。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
关于熟能生巧的诗句元稹的《菊花》展开全部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