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诗词意思

端午日诗词意思

端午日赐衣 唐61杜甫诗词什么意义《端午日赐衣》 - 原文唐 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日赐衣》 - 赏析《端午日赐衣》出自《全唐诗》 。
这是诗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遗时所作 。
诗人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实际上是描写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 。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是叙述端午节的风俗,与题目相对应 。
意思在说,在端午节时期,皇上赐给我了名贵的官衣,在这样的端午节被恩宠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 。
在《吴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于罗兮轻霏霏 。
”,谢庄诗:“叠雪翻琼藻 。
”都是表现了衣服材料的良好 。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思是说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
“意内称长短”中“称”有不拘平仄的意思 。
“称长短”是恰好称意的意思 。
如“多叠满山谷”、“意内称长短”是也 。
洪仲欲读作平声,谓长短合意,若经称量者,如《枚乘传》所云石称丈量 。
这首诗整体语言风趣,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在端午节终于可以做官的心情,是对皇帝的感恩 。
谁有关于端午节的诗,外加诗意 。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端 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竞渡歌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
七律 端 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五 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
端 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
竞 渡 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