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优美别名是什么,元宵的别称和雅称是什么?( 二 )


元宵节的优美别名是什么,元宵的别称和雅称是什么?

文章插图
4、元宵节的别称是什么?元夕 。
元宵又称为上元 , 元夕指的都是元宵节 。其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农历里正月为元月 , 然而古人称夜晚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扩展资料: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 。公元前180年 , 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 。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 , 与民同乐 。
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 。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 。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优美别名是什么,元宵的别称和雅称是什么?

文章插图
5、元宵节的别称和雅称元宵节的别称有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等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 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 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 , 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 , 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 , 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 , 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 。唐朝时 , 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 , 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