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亭林原文、作者,“再为誉录,略无愠色”出自哪一文言文

1、“再为誉录,略无愠色”出自哪一文言文摘录百度翻译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 。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誉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 , 周身没有半点丝绸 。当时他写《音学五书》时,《诗本音》第二卷屡次被老鼠咬坏,他屡次重新撰写,没有不高兴的神情 。有人劝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这类东西 , 顾亭林说:“老鼠咬我的文章,其实是勉励我呢,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怎么能五次修改呢?”
有人说查古汉语字典“再”只有二次、第二次的意项,那这本书有些过期了,再的意项有四个,其中有个是“重复、反复”的意思,如“子墨子起,再拜” 。然后其实翻全一些的词典 , 发现“再”存在多次、一次又一次的意思(重复反复的引申义) 。况且那句句子是翻译,而并非加点字解释,如果要意思通顺的话,多次应该比两次好吧?假如你的XX被老鼠咬坏了,你会说“我的XX被老鼠咬了两次”还是“我的XX被老鼠咬了好多次”? 这种东西精确了数字反而回有些奇怪吧,大家可以读读看,我觉得多次比较通顺 。
然后,要发发牢骚了 。这次出题人纯属胡乱出题,不避嫌重复考题就不说了吧,出题没有针对性 。我拿着考试手册对着每一题看,发现有些东西根本就是不在考察范围的,而且翻译句子为什么要弄选择而不是划横线翻译呢?这样即使是“再”存在问题 , 也只扣一分 , 还能拿两分,现在出了选择,“再”这个不属于实词范围的加点字理解稍一偏差 , 那3分就扣光了!中考3分差多少?我不知道
但是..根据我们学校参加阅卷的老师说,这道选择题是“两次”,不过她是阅作文的 , 也不知道是看到了标准答案还是自己理解的 。总之,我不能理解2次是为什么 。有人跟我说,后面的五易其稿和前面的关联不大,但是顾炎武说“如果不是老鼠咬我的东西,我又怎能五次修改我的文章呢”,如果老鼠只咬了两次,那他由于老鼠的缘故也只改了两次吧,那按照这样的话另外三次是怎么回事?他自己主动修改的吗?那既然这样,老鼠咬不咬就显得不重要了吧,即使老鼠不咬,他也能改三次,这就和“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相违背了 。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 , 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