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豆》阅读答案如何写?( 二 )


4、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 , 更多地了解“转基因技术” , 再进行简单介绍 。
阅读答案
1、略
2、但是 ,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却大有用武之地、但是、大有用武之地 。
3、举例子、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蓝色玫瑰、打比方、作比较 。
4、杂交水稻等 。

《种瓜得豆》阅读答案如何写?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种瓜得瓜 , 种豆得豆” , 即播种什么 , 收获什么 。这是人们从农业活动中得到的知识 。通常用来比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了什么样的努力 , 将来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这是一句表因果关系的陈述 , 投入就有产出 , 辛勤劳动就会收获 。同时因为种的是“瓜” , 所以得到的也是“瓜” , 在因果关系层面上又加了一个因果相同的逻辑 。
严格来说 , 这句话同时也存在了对等因果逻辑的片面性 。付出总有回报 , 但付出不等于回报 , 付出和回报有时是不成比例的 。现实中许多例子都告诉了我们 , 比如学美术的不一定都能成为画家;练体育的也不是都能进国家队;努力读书的学子也不一定都考得上理想的大学 。再比如购买彩票 , 同样是2元的投入 , 有的人回报是数万元 , 有的人却付之东流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再回到种豆 , 如果气候照应 , 雨水调匀 , 那么多收三五斗是可能的 , 如果遇到灾荒 , 那么颗粒无收也是可能 。这句话本身没有错 , 只是这个对等的因果逻辑是不完善的 。因果关系不会如此简单 , 但我们可以抱有希望 。
联系到我们教育工作实际 ,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 , 人们的愿望总是朴素而理想化的 。教师上课传授知识 , 自然希望学生能够完全吸收 , 掌握重点 , 家长帮孩子报名英语班、国画班、钢琴班等也是期盼他们能够全能发展 , 多才多艺 。但最终 , 能符合家长和老师期盼成才的学生往往是少数的 , 人们因此而失望、不解 。这一部分也是源于是对“种瓜得瓜 , 种豆得豆”的片面理解 。人生是个变数 , 除了死亡不可避免以外 , 一切皆有可能 。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莫过于总统 , 可是连他们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形象和下场 , 哪怕在任期内再全力以赴 , 最后也不过被贴上一个自己往往不想要的标签 。教育也不应该设定标准来衡量成才与否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 成功和失败都是相对的 , 如果没有给出具体场景 , 你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生活是个多面体 , 而每件事都有其两面性 , 哪怕是一个彻头彻尾失败的实验 , 对于实验者来说 , 他也有一个收获 , 就是知道了这条路走不通 。所以也不能就此不努力 ,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重点在于我们看待结果的心态 , 努力种瓜 , 希望得瓜 , 即使遭遇天灾而无法收获 。同样的 , 教育工作也是一个种瓜种豆的过程 ,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遵循老师家长的希冀的轨道成长 , 但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 ,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孜孜不倦 , 独物之教风 , 以尽匹夫之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