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由来,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六 )


在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 , 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 , 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来历一: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 。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 。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 。
中秋节来历二: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 。这个故事最广为流传,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 。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 。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 。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称为中秋节 。
中秋节来历三: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 。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
中秋节习俗
中秋佳节,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 。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茶楼酒肆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中秋节由来,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吃月饼 。过中秋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