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寄语格式怎么样?

二十四节气教案立春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与立春有关的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
2、学习"民间圣果"做法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立春的材料 , 传承民俗文化 , 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
教学手段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立春习俗 。有关立春习俗的图片 , 各种与立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立春有关的谚语、习俗 。
教学设计:
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 , 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
立春简介:(课件、春天的图片)
立春 ,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又称“打春” , “立”是“开始”的意思 ,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
二、教师介绍立春节的由来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 “春”表示季节 ,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 直到1913年 ,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
此后立春日 ,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
三 介绍立春的习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 , 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 , 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 , 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