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1500字怎么写?( 六 )


拉丁美洲存在《百年孤独》 , 存在这样一群人为了脱离不被人相信的状况而不断奋斗 。而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也都存在太多人致力于将感受、文化分享 。尽管渺小如我们每个人 ,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 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独一无二也照应了我们的孤独 , 但终究会有一个层面令每一个不一样的人在精神上得到统一 , 在这一层面就将不再孤独 。尽管庞大如我们所生存的地球 , 在银河中也找不到另外一个拥有生命的星球 , 是的 , 也许地球同样孤独 , 但同样在地球上存在这样一群人 , 持续不断地努力着 , 寻找着 。
你静静想 , 就会发现每个角落每件事物都是马孔多 , 但是也都像马孔多一样 , 除了孤独 , 还有追求、有梦想、有爱 。
“一个崭新的乌托邦将会诞生 。在那里 , 没有人可以决定别人怎么去死 。爱情将成为现实 , 幸福将成为可能 。而命中注定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将最终并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 。”——《拉丁美洲的孤独》
那时他们将不再孤独 。
篇3:本来孤独
有时候孤独是踩在独径小路上一个人缓缓的前行;有时候孤独是夜半的书桌上暖色的灯光;有时候孤独 , 只是无意间的一瞥 , 呀 , 那里的墙角有了一株红色的小花 。
他是幸运的 , 看看他上世纪早期的作品吧:《枯枝败叶》 , 再看看他年的作品吧:《我不是来演讲的》 , 只是看着这两个书名 , 就能感受到两个世纪文化的冲撞 。我个人是很羡慕能够跨越世纪的人 , 也许我跨过 , 不过那时的我两三岁 , 没有激动 , 没有欣喜 , 不知道昨天和明天竟然就是两个世界 , 没有像8后那样做一些纪念百年的事情 。
我记得第一次翻开《百年孤独》的书页 , 它还未能正式出版 。我坐在书桌前 , 把它放在我还未完成的一叠厚厚的试卷上偷偷得看 , 台灯不是很亮 , 偌大的房间只有这一角的光芒 。那本粗劣的 , 带有许多错别字的小书带我经历一段拉丁美洲的浩大旅途 , 巨大的孤独感与悲剧力好像转眼就能将人吞噬 。我读到奥雷连诺上校冷静对准备起义的自由党人说“你们不是战士 , 只是屠夫”;我读到忧郁的意大利乐手克列斯比在疯狂的拉了一夜的大提琴后割腕自杀;我读到第十七个小奥雷连诺躲过数十年的追杀 , 却被家人拒之门外 , 最终逃不掉额头被钉死的宿命 。我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与我一样 , 感受到从纸里透出的深刻的悲凉与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