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三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如果不去理解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 。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潜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 。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 。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我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 。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知道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 。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因此,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从这几句一向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向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老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
这天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正因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 。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知道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谢谢两位老人 。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