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学生读书的口号( 五 )


我要感谢书籍对我的滋养与磨练,是读书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收获着幸福,是读书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是读书让我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精彩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老师们,热爱读书吧!学海无涯,征途漫漫,让我们以书香为伴,铸就精彩、智慧的人生!篇4:读书演讲稿
闻书香,增智慧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份平庸的困扰 。”茶余饭后,捧一本好书,嗅着淡淡的书香,让思绪随着书页的翻飞而漫舞在作者的内心世界里,与之交心,为之动情 。这何尝不是精神的享受呢?我喜欢王蒙说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无法适当沉潜下来读读书,你的风度、教养会打些折扣” 。生活本不应停留在丰衣足食、酒足饭饱的日子里,也不应在平淡、寂寞、荒唐中虚度光阴 。我们应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让心灵沐浴在墨香里 。
对我来说,读书没有指向性,更没有功利性 。依着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好,有所会意,有所感受 。我们读天地,读自然,读历史,读人文??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读,但不管读的是什么,最终我们读的是感情,是思想,更是人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书中必有知己 。与书中同道之人畅谈,是人生一大幸事 。
我以为,读书的好处有三,陶冶性情,精神追求和启蒙自我 。
读书可以陶冶性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黄庭坚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愉悦心情 。林语堂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 。善读书,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香却在骨里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不断完善人的精神追求 。桃园虽好,但不是久恋之地,唯有用思想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才是自己心灵的永久归宿 。在“尘世熙熙,皆为利来;尘世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失去自我,喧嚣侵扰了自己心灵的圣土 。曾几何时,我们都体验到过冰凉彻骨的虚无,带着这种强烈的困惑,我们更应走进书香,那里便是我们精神的后花园 。
读书可以不断的启蒙自我 。我们虽然处在信息时代,但我们却经常被蒙蔽 。这种蒙蔽有时来自于外界,因为我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而不自觉的就相信了 。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蒙蔽了自己,因为懒惰而不想思考,因为无知而不能突破 。学问是光明,广泛的读书是我们摆脱受蒙蔽、被愚弄的阶梯 。
读书能够启蒙自我,我还有另一层感受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教育孩子,很多时候想得很好,可是做得却不尽如人意 。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都困惑不已 。还好有一位老师启发了我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雷夫老师,25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他用智慧和力量,使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老师的做法让我深受启发 。教育孩子,不是苛刻,而是包容 。不是偏执,而是变通 。每个孩子都是一份礼物,每份礼物,都有各自的惊喜 。做老师,要呵护每个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特质 。让孩子出色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