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寓言故事作文300字怎么写?( 三 )


自相矛盾
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
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 。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傲盾问题 。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 。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
1 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怕出来晒太阳,但有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 。”蚌说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 。”两个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 。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 。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赵惠王说:“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
北山有一位愚公,年纪将近90岁,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丘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家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一年的时间,才能往返一次 。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余留的岁月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