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实习的自我鉴定怎么写?( 三 )


(5)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
(6)定时做笔记 。整理笔记 。
结束了我在门诊的实习时间,但是结束不了我在门诊的学习时间 。有空我还是会去门诊的注射大厅去‘游荡’,我和带教老师已经说好了,只要轮到她注射的时候,我就可以去帮忙,我相信熟能生巧,我一定会把打针这一课学好 。学海无涯 。呵呵,大家一起加油!
篇2:门诊实习的自我鉴定
接近三个月的门诊导医课程已然结束,不同于以往在临床科室的学习体验,每周在门诊的两个半小时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了解医院流程的同时感触亦颇多,谨以此文记下本次导医过程的感触与收获 。
一、硬冷规矩下的温情
曾经看过一幅经典油画,画面上一名生病的儿童躺在病床上,医生坐在床边以非常关注的眼光在看着这位病儿;而在斜对面,病儿的家长用犀利的眼光在看着医生 。这幅画说明医生在看病人时,同时病人及其亲属也在看医生;医生如何对待病人,病人嘴上不说,但对医生的每一项处置都会在心里掂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务人员需保证在医学上的专业是一方面,在工作上是否做到了有序严谨关心关怀,更是病人及家属的关注点 。
当我第一次站在护士咨询台,扎堆的人群和嘈杂的人声立即入目入耳 。还没怎么反应过来,老师简单交代之后我就开始了工作 。几十分钟下来就对门诊护士站的工作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工作本身并不复杂,繁杂的是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人多号少是大医院最常见的现象,针对此现象自然就会有相应的规定和规矩,比如挂号排队、候诊排队、加号限制等等,每个病人都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自己的问题和诉求,希望医院能给自己优先权 。当然,对于这些规矩之外的不合理诉求,我们一遍一遍的解释和说服,在这种时候,医院是理性的,医生护士难免给人不通情理的感觉 。刚开始,我以为工作就是应该这样严格照章办事,不予特权 。但是事实上,在一次上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病人让我认识到,医院不仅理性,也讲人情 。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有1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前来护士台请求能优先进入诊室,生病的是孩子,由于身体不适而哭闹不止 。彼时还不懂变通的我耐心解释后加以拒绝,不料我们的谈话被旁边的护士老师听了个仔细,她叫过那位母亲并给予了优先就诊 。整个过程结束后,老师只是温柔地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再多说 。就是这一眼,让我印象极深,医院是讲规矩的地方,但绝对不是冰冷机械 。即使其他的病人看到了这一幕,在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不仅不会指责老师的偏颇,反而会加以认可和支持吧 。我想,这也算是一种,正能量 。
二、真诚、热情、学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