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四十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北纬四十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章图片

《北纬四十度》是一本由陈福民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北纬四十度》读后感(一):代入感消解我的历史阴郁
有几年在大同做项目,频繁从京藏高速出京 。因为历史知识贫乏,沿途所经的地方,对我仅仅是一个地名概念,居庸关、康庄、官厅、土木、怀来、鸡鸣驿、宣化……每次翻过八达岭我便觉得心胸开阔起来,一下子就有了驰骋之感 。这种因地理变化产生的心理反应在当时没有和历史发生链接,但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和地理地貌的变化不可分割 。
后来旅行增加,走读频繁,历史图景慢慢增补、编织成一张网,有过现场记忆的地方在相关书籍中再次遇见就会更加亲切 。《北纬四十度》的开篇就是我今年自驾敦煌途经内蒙的线路,于是人一下子就坐定了,立即跟随文字去穿越历史 。第一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战国赵北长城,正我是去包头石拐区五当召路上的一段,历史便跟随我眼见过的地理地貌鲜活起来 。这种体验感在读这书时不停涌现 。在教科书上学习历史的那段时间,对我是一个痛苦的回忆 。初中历史老师瘦削干瘪,在我印象中就是一个吸大烟的老头,现在想来老师当时正值壮年 。我学得不好,很自卑,这强化了自己对那张梦魇一般褶皱黑脸的恐惧 。我是教师子女,与老师们比邻而居,想方设法在狭路上躲过迎面而来的物理老师、历史老师……各科老师的紧张心情,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 。一旦逃离了历史课,我就立马开始自我疗愈:用忘记驱除痛苦,让历史成为幻影,“古时候”便都是小人书、评书中的闲杂故事了 。长大后,张冠李戴、张口却不敢说话的事情屡有发生,“正确”还是很关乎面子的事情 。而且我总认为别人都是知道这些事情的 。中国的历史,对中国人不应该都是常识吗?很多年之后我才了解到历史是可以被装扮的 。太多事件和人物,“有没有”的事实判断尚可推“断”,“对不对、好不好”的价值判断是不能那么决绝的“定论”的 。《北纬四十度》作者陈福民老师在书中说:“我们用了前半生的时间通过文学故事去积累历史知识,再用后半生的力量去一个个甄别推翻 。”读到这里时,我突然觉得好宽慰 。专家学者尚有此苦恼,我何必纠结于自己的“错误” 。更何况,浅薄的历史知识反而能让自己没有“陈见”、阅读时容易兴奋、产生认同感,知识吸收提速;代入阅历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很多东西更容易“懂了” 。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 。对《北纬四十度》这本书,我还有一点想说 。看陈老师年龄应该六十岁左右,但他的语言有与“青年”相通的幽默感,对当下现象有举重若轻的洞察和调侃,虽身处书斋,却四壁通透 。谈霍去病人生的短暂辉煌,“相当于一个大二学生收复了台湾,拿这个做成绩毕业不知所踪 。”谈王昭君的困苦处境,“男人办不好的烂尾事情,最后总要女性来接盘么?”让人乐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