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二 )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烟台的海》是苏教版小语课本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 描写了烟台的海四季的独特景观 , 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 , 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
教学这篇课文时 , 我将引导学生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力目标:在语言环境中 , 让学生精读、批注、感悟、理解“恬静、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的含义
3、情感目标: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
异地风景的生疏、学生年龄的特点 , 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注意创设情景 ,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 从而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对上述的教材理解 , 我作出了如下设想 。
(二)教学设想:
我预计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
下面我着重根据第二课教学设计 , 详细阐述课堂上的一些做法 。
第二课时大体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 , 激趣导入
品味语言 , 体验感悟
基于网络 , 读写结合
拓展资源 , 升华情感
在四个教学环节中 , 都穿插使用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 具体安排如下:
三、具体过程设计与分析
在我的第一个环节中:
第一 , 创设情景 , 激趣导入
我的想法是:
大海在心中 , 波涛澎湃在眼中 。
课堂不见海 , 一切都成空 。
课件激趣来引入 , 学习变得更轻松 。
让学生通过观看烟台海的美丽景色,聆听海浪拍打岸边发出的声音, 引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 。
在我的第二个环节中:
第二 , 品味语言 , 体验感悟
我的具体做法是:
思考问题有侧重 , 品句圈画更从容 。
品读寻找关键词 , 感悟烟台美如梦 。
我抓住文眼“活剧”这一教学突破口 , 设计主要问题: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背景?是一座舞台?提领中心问题 ,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品读课文2-5自然段 。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 , 我的设计是:
1、由字析词品句子 , 场景再现添情趣 。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扑”字 , 但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 , 为此 , 我通过播放“冬海壮观”和“夏海轻盈”的风景片 , [播放课件]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系统 , 拉近距离 , 让学生真切把握词句 , 深刻体会“活” , 让“景”与“人”交相辉映 , 起到“投石引路”的作用 , 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 , 也升华了学生对烟台人民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