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淡影》读后感如何写?( 五 )


在战争后的和平,活的人比死的人更难过 。人都是会变的,佐知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心底的伤疤再也消不掉了 。战争,只是野心家之间的博弈罢了,冷冰冰的飞机大炮面前,却是尚且死者温热的鲜血和幸存者一辈子的痛苦 。哪怕后来藤原太太开了一家面馆,过上了看似平静的,与先前无二的生活,经历过的,就不会忘 。只要还活着,就不会忘 。

《远山淡影》读后感如何写?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这本《远山淡影》正是他的处女作 。我曾说过,如果他的作品翻译成中文,我一定会拜读一本,如今终于读完了他的处女作 。
这本小说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之久,许多故事片段也跟着若隐若现,犹如书名一样,看后心中并无太多波澜 。
石黑一雄是位特别擅长写回忆的作家,用他的话说: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 。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 。作为一个作家,我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 。
这本小说有几个主题很明显,战后生活、自杀、移民、探亲、孕妇、孩子的猫……故事中讲到许多日本人的传统,比如见面要鞠躬,女人要会沏茶、做饭等等 。
那个时代还没有网络与手机工具,怀孕中的悦子还要带着公公去拜访一些熟人,见面要行礼 。
佐知子一心想要离开乡下,失去前夫后便认识了一个美国的男人,并希望跟着他去美国生活 。不管美国男人是不是骗她,她也希望一直等下去,因为那是她唯一离开日本的希望 。而她的女儿并不想去美国,她女儿很喜欢那些猫,可是她妈妈不让她带着猫离开,甚至还拿去河边淹死了那些无辜的猫……
生活的挣扎与矛盾,让故事也变得有趣 。虽然结尾没有交代一切结局,也许结局就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朝着心中的那个结局结束 。

《远山淡影》读后感如何写?


记忆是一场救赎,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 。
——题记
《远山淡影》是在读被历史资料折磨后经朋友推荐想要调剂下有些寡淡乏腻的神经 。
1945年8月9日,广岛遭受到核攻击后,日本政府仍然拒绝同意波茨坦公告,美国在长崎对日本的第二次核打击,小说便是以战后长崎作为背景 。说是战后背景却没有起伏的情节和激烈的冲突,哪怕有自杀这样悲痛的事件发生,有的只是流溢在字里行间淡淡的感伤和在叙述者悦子的视角和缥缈回忆中的那种日本人所富有的“克制” 。书中模糊的景物和人物描写并不像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那样细腻,一切都恍若是远山雾霭间的梦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