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读后感如何写?( 三 )


春光烂漫,春色迷人 。
可是,作为亡国之君,李煜在烂漫的春光下,感受到的却是锥心的疼痛 。他日燕绕蝶环,红拥翠依,今朝寄人篱下,形影相吊,个人处境上的巨大反差,使他内心的撕裂感在面对如往昔一样的春色时猛然爆发,而且愈加强烈 。所以,当人人都念春色好的时候,后主独沧然泪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呀,你干嘛开的那么鲜艳,你是在故意刺激我这落魄的人吗,你可知道,看到了你,我就由不得想起了我的故国,想起了故国的山山水水,想起了故国的琼楼玉宇,想起了故国的如花美姬;你能不能不来呀,来了之后你能不能快点结束呀,譬如一夜就过去,那样,我虽然麻木却能少一点痛苦,似这样愁而又愁,忧愤交织,何时是个尽头呀 。
可以说,后主的情绪一泻千里,温柔的东风、蓬勃的春水,这些美好的事物,在他的心目中不啻于是一剂慢性毒药,立即赴死倒也痛快,难的是慢慢而又真切地遭受这种慢性毒药的毒害,时时在痛,却又无力挣脱 。
有人说,后主的这一首词是有泪而无血,算不得泣血之作,那证据就在于,如果是痛到心头流血,恐怕是连梦也不愿梦了,更别说是说出来了 。我却以为,后主虽然柔弱,更加贪生,但却满怀柔情;这样柔弱的人儿,在面对如天上人间般的命运落差时,内心即使在流血,也要把那种愁苦掰扯出来给自己看,愈看愈哭,愈哭愈看 。后主是被毒死的 。我想,他死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那个时候,可能才真是“愈辩已忘言”了 。
一段冷热相间的人生,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深切感受 。其实这种感受我们人人都有,一个人徜徉在爱人曾经走过的山间小径上、一个人躺在儿女曾经的小床上 、 一个人月下独坐在父母曾经 嘘寒问暖的院落里,这样的情形,还是很多的……

《虞美人》读后感如何写?


听着邓丽君前辈的演唱,再来品读《虞美人》,心中竟不太平 。慢慢地,一滴泪滑下脸颊,模糊了视线 。
一代风流才子,却被命运推上了帝王的宝座 。他无心理政,在位期间,无所建树,因而被冠上“昏庸无能”的罪名 。然而,我却想要为他鸣不平 。的确,他不比汉武帝的'气吞万里,没有刘备的济世情怀,不敌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但他拥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缺乏的横溢才华!
李煜,一个错位的人生,写就一段千古悲情 。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若不是命运弄人,他又怎会年仅42岁就草草地绝了笔?他留给我们的,是政客用鄙夷的嘴角吐出的“亡国之君”“昏庸无能”的不屑,是文人用心品读出的无尽悲凉,更是一个集风流倜傥天才卓绝于一身的“词中帝王”的旷世才情 。他,该更羡慕那平平淡淡的文人吧?远离了人世纷繁,远离了国事困扰,远离了勾心斗角,远离了腥风血雨,独自守着一份宁静,泛舟湖上,吟诗作对 。乘着清风,伴着明月,踏着花香,唱出人生的醉意与惬意 。这,该正是他所向往的吧?多少个夜晚,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啊,何时才能去到?多少个白昼,那个心生烦厌的宝座啊,何时才能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