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刀宗:重刃》读后感锦集( 三 )


关于意劲和惊鸿影,前三部一直都在讲,它们的特性,原理,甚至运用的方式和过程,都清清楚楚地摆在读者眼前,所以当这个阴谋揭晓的那一刻,我是被震撼到了 。其次,就是破解这个阴谋,也就是破局,在不加入新的武学设定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近乎无解的难题,熟悉的味道,我的DNA动了 。解决方式我是满意的,虽然对比这个阴谋,它显得没有那么符合逻辑,但好歹圆上了嘛 。
至于其他的故事情节,如我前面所说,我看比较急,没咋记住 。回去翻书的话,勉强也能讲讲,但对比阴谋这一块,就没那么有感觉了,强行讲也没啥意思,索性不提了 。毕竟,没能令我有深刻印象的情节,说明我没觉得它精彩,把一个不精彩的东西拿来讲,我觉得讲了没啥意思,你们听着也不会感觉到精彩,不如自己去看看 。
看完第四部,感觉还是值得的,虽然情节有些拖沓,起码完成度还是可以的,最后基本收回来了,故事也算精彩 。
《天下刀宗:重刃》读后感(四):饮马渡秋水
标题随便写的 。本篇是今年5月在豆瓣阅读读完全4部后草草写就的书评,看到出纸书了,特意搬过来 。略有删改 。
【提示:有极其严重的剧透!】
————
第一次读雨楼兄的文章,还是高中时读《今古传奇·武侠版》,看到后来收入《一瓣河川》的同名短篇,说实话,当时并不怎么喜欢 。19年开始读《天下刀宗》第一部,是因为网友推荐:“惊人的漂亮” 。再加上我也确实很久没看过合心意的、新的武侠小说了,于是在去上海的火车上开始读,等不及回程就抽空看完 。当时觉得惊艳异常,回来又把《一瓣河川》这本补完 。过去近两年,《天下刀宗》系列完结,而我时而追更,时而囤文,终于全看完 。这年头,能正正经经、耗费心力写一百万字武侠小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武侠的么?而我到底看完了这一百万字,尽管读得略为潦草,写起书评更是拙劣,还是应该写点什么,总归相逢一场 。
读完第一部时,我预感自己会非常喜欢这个故事 。因为开局极大,而雨楼兄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会烂尾的作者,所以必然想好了收束之法,故事也肯定能渐入佳境 。读到第二部中间,几次心潮澎湃;读第三部、第四部前半部分,也都十分激动紧张,反而是在读最后那半部时,竟然有点心灰意懒 。为什么呢?我想恰恰是因为太收束了 。
本书埋伏笔的水平,可以说有目共睹;有坑必填的精神,也实在敬业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哪怕是极小的细节,也总有应验 。但应验太多,在我看来不免匠气太重 。故事从吴重来临江集而起,结尾他复归临江集,这期间别说是刀宗、刀意的种种布置,就连叶凉做鱼汤要放桂子的细节都有重复 。这种细节太多,让人没有恍然大悟之感,反而有“又来了”的疲倦 。全书主线也是如此,第一部燕寄羽说“春风过堂,便得解脱”,第四部结尾言明布下一刻春风吹入江湖,连诗句布置都有讲究;第一部讲刀宗如何如何,尾声便有他故去两年后的一抹刀意 。故事当然要能立得住、要能自圆其说,但我想不代表就一定要是圆、要越圆越好 。全系列千头万绪,归于一宗,圆满相融,当然很难得,但太圆,就太刻意 。全书较少闲笔,凡出场人物多自有机缘,这使很多对第一部的批评压根立不住脚,比如说第一部写门派太多,导致用笔太浅,结果后面人物都立住了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角色非常像工具人,他们的行动比较像剧情要求,不太像出自角色自身 。这不是说有些角色的行动不合理,基本都很合理,但正因为合理,才更像工具人了(我怎么在套娃) 。人一天中所做之事、一生中所做之事,其实大半都无关紧要,而有些角色一举一动、所思所想,都无闲笔,其后总有应验——这不像工具人么?所以我读到中途,慨叹幸好还有什么都不为的简青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