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妆容之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六 )


武周时期妆容复原着花钿、斜红、面靥、吊梢眉、义髻
盛唐女子妆容复原花钿、面靥、桃花妆、涵烟眉
盛唐“酒晕妆、桂叶眉”妆容复原
中唐,根据白居易《时世妆》的妆容演绎,八字眉、乌膏注唇、晒伤赭面妆
中唐血晕妆、八字眉演绎
晚唐妆容复原蛾眉、花钿、面靥、斜红,头上着花钗、插梳、金凤冠
从以上的妆容流变中,我们也能看到唐妆之盛的第二个落点,盛在型 。
不管妆面、斜红,还是发型、眉型,无不奇绝多变,令人目不暇接 。
高能预警,以下14款古典眉型,从手法到名字都惊艳极了,今天仍可借鉴 。
蛾眉
剑眉
三峰眉
远山眉
五岳眉
分梢眉
吊梢眉
却月眉
涵烟眉
垂珠眉
八字眉
桂叶眉
长蛾眉
自信又开放的唐朝,女人们毫无负担地追求着美,敢妆也爱妆,为后世留下了多少值得参考的范例啊!
王菲玩过的几款大胆前卫、广受赞誉的妆容,唐妆里都有一模一样的,极有可能是直接模仿:
04
可惜的是,高潮之后就是回落,自宋代开始,女性的社会地位出现了极大的转折,两性关系从较为宽松走向严苛,社会对妇女肉身的约束逐渐强化 。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妆容由前朝的浓艳招摇走向文静素朴,二是缠足开始流行,三是汉族女性开始穿耳 。
前两个很容易理解,至于穿耳,我也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除了使男女之别极端化之外,穿耳还有一层隐晦的含义 。
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记载:“穿耳施珠曰珰 。此本出于蛮夷所为也 。蛮夷妇女轻浮好走,故以此珰锤之也 。今中国人效之耳 。”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耳饰本为胡人风俗,汉人认为少数民族女子缺少礼教的束缚,故此行为少有约束,不甚检点,家人才让其穿耳垂珰,以示警诫 。
清代徐珂《清稗类钞》中也有类似观点:“女子穿耳,带以耳环,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 。”
由此看来,穿耳之所以从宋代开始在汉族女性中流行,和理学兴起导致的女性地位没落是有密切联系的 。
至于元明清三朝,不过是在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紧,技艺有提升,但风格和气韵没有进步,妆容包涵的生命力也消落了 。
对比一下唐朝美人与清朝美人,这种差别几乎让人瞠目结舌 。
唐·簪花仕女图
清·孝慎成皇后行乐图(局部)
美是心火外燃,当心被束缚住,美就只能削弱熄灭了 。
由此可见,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也不都是好的,我们需要批判地吸收 。
我们今天要树立的能够光照世界的东方审美,绝不是保守萎弱的,而是开放灿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