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新型汽车_如何写?( 三 )


铜-锌、金-镉、镍-铝约20种合金,其中“记忆力”最好的是NTi合金.4 超塑性材料
这种具有象拉面般柔软的金属叫做超塑性合金 。
最初发现的超塑性合金是锌与22%铝的合金 。1920年,德国人ROSENHAIN在Zn-4Cu-7Al合金在低速弯曲时,可以弯曲近180o 。于是发现这种合金经冷轧后具有暂时的高塑性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森金斯下了一个定义:凡金属在适当的温度下变得像软糖一样柔软,而且其应变速度为每秒10毫米时产生300%以上的延伸率,均属超塑性现象 。1945年苏联包奇瓦尔等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超塑性”这一术语 。
超塑性成形技术-体积成形
超塑性体积成形包括不同的方式(例如模锻、挤压等) 。超塑性体积成形中模具与成形件处于相同的温度,因此它也属于等温成形的范畴,只是超塑性成形中对于材料,对于应变速率及温度有更严格的要求 。
柴油机连杆模锻件
俄罗斯超塑性研究所首创的回转等温超塑性成形的工艺和设备在成形某些轴对称零件时具有其他工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利用自由运动的辊压轮对坯料施加载荷使其变形,使整体变形变为局部变形,降低了载荷,扩大了超塑性工艺的应用范围 。他们采用这样的方法成形出了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的大型盘件以及汽车轮毂等用其他工艺难于成形的零件 。
铝合金轮毂
哈工大材料学院张凯锋教授等专家与北京卫星总装厂合作,利用超塑性研究的先进技术,科学地解决了支撑椅的难题,为航天员提供最轻的太空椅提供了技术保障 。5 超导材料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用液氦冷却水银,当温度下降到4.2K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 。1962年,年仅20多岁的剑桥大学实验物理研究生约瑟夫逊在著名科学家安德森指导下研究超导体能隙性质,他提出在超导结中,电子对可以通过氧化层形成无阻的超导电流,这个现象称作直流约瑟夫逊效应 。当外加直流电压为V时,除直流超导电流之外,还存在交流电流,这个现象称作交流约瑟夫逊效应 。1973年,铌锗合金,其临界超导温度为23.2K,该记录保持了13年
1986年,瑞士苏黎士的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中心报道了(镧-钡-铜-氧)可能具有35K的高温超导性,打破了传统“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的观念 。
1986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的氧化物超导材料,其临界超导温度达到40K,液氢(40K)的“温度壁垒”被跨越 。1987年2月,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相继在钇-钡-铜-氧系材料上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77K)的禁区也奇迹般地被突破了 。
1987年底,铊-钡-钙-铜-氧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125K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