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的读后感2000字怎么写?

浑厚的文字背后 , 坚实的文化背景支撑 。这种文化背景犹如排山倒海 , 到了笔尖成了文字就成了涓涓细流流入心间 。每每我捧着余秋雨的书沐浴着温和的月光和徐徐海风品味的时候 , 总是对“黄金屋”“颜如玉”体会深刻 。
这已经是我第二遍读《山居笔记》了 , 第一次读的时候是在公司论坛上 , 电子版的 。电子版的文字虽然与印制版相同 , 但毕竟直接给予的只是文字 。而在明亮的办公室 , 电话 , 传真机及传真机的声音 , 也很难让人去品味 。只能说 , 这个时候 , 无数个盒饭端到我面前 , 我要挑出非快餐的午餐 , 慢慢体会 。
感谢公司论坛 , 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只要你去求书 , 基本上可以满足 。虽然不直接接触前线营销 , 但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及商海中 , 还有那么多同事与我这种没有什么文化甚至有些浅薄的人志同道合 , 我也满足了 。
人生真是有很多遗憾 , 我喜欢语言而且自认在语言方面小有天赋 , 因此高考的时候也一心填报语言类的学校 , 但最终因为非成绩类的因素学了财务 。虽然财务专业在我高考的时候炙手可热 , 但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学它 。
因此大学四年浑浑噩噩的混着 , 专业课没有好好学 。在其他同学拼命考注册会计师的时候 , 我却大声宣扬 , 我不会做财务的 。
人生无奈 , 毕业后我还做了财务而且做到现在 。不敢说有大建树 , 但凭此混口饭吃 , 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吧 。
在老公和自己的努力工作下 , 我过上小富的生活———这个小富 , 当然指的仅仅是有了够住的房子 , 有了够花的银子 , 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和可能随时开会家的车子 。
或许在这种时候 , 我才能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有人研究过 , 中国真正能做学问的 , 都是家庭背景相当殷实的 。有些人 , 虽然也登上科学的高峰 , 但他的确不是热爱科学 , 而是想通过科学这条路摆脱他的困境 。
我 , 在生活的二十九年中 , 从来没有想过 , 我该以何种生活方式和精神境态来生活的问题 。而至于余秋雨提到的人格传承 , 虽然偶有思考 , 但总会被湮没在报表与奔波中 。
记得高中历史课的时候老师说过明朝有个皇帝 , 是一个不爱政治爱木工的人 。他潜心研究木工艺术 , 把朝政给了一个大臣 。这个皇帝无可厚非的被历史评定为昏君 。但我亦深深感到“昏君”的无奈 。投胎到了皇室贵族并被推当了皇帝 , 又能如何呢?假如历史有假设 , 这个皇帝如果不当皇帝 , 说不定会是一个能与鲁班齐名的木工艺术大师呢!